浅谈慢性盆腔炎的防治

发布日期:2023-04-11      
   慢性盆腔炎(ChornicPelvicInflmamatoryDisease,CPID)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性病变。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据统计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率达30%。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新增3亿3千多万性病患者,其中有20%将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美国每年150多万妇女患慢性盆腔炎,住院费用达10.6亿美元左右。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主要与年龄、性活动、感染以及卫生不良有密切关系。①慢性盆腔炎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尤其是在30~45岁的年龄段),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盆腔炎。②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是慢性盆腔炎的高危人群。③患有下生殖道感染者(如宫颈炎、阴道炎)或有宫腔内手术史者(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子宫输卵管造影等)患病的概率往往高于未曾有过上述病史的妇女。④经期性交,使用不洁卫生巾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慢性盆腔炎根据病情轻重、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主要有:①小腹疼痛,可隐隐作痛或刺痛,常在经期、性交或劳累时加重;②腰骶部酸楚重着,甚则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乏力;③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或黄白相兼。另外可伴有低热、月经不调、腹泻等症状。慢性盆腔炎未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可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长期炎症造成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粘连,导致有盆腔炎史患者的不孕以及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患盆腔炎妇女。中国疾控中心调查表明有40-50%的异位妊娠可归咎于之前患过盆腔炎,且患有输卵管妊娠的可能性是未患盆腔炎妇女的6-10倍。另外有盆腔炎病史者约25%患者有复发倾向。
   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除具有局部症状以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性欲减退、性生活恐惧、甚至不孕等性功能障碍,婚姻满意度和性生活明显低于健康妇女,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整体生存质量欠佳,需要承担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负担的同时,还要承受着长期身体的不适,可导致多种复杂且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症状严重长期需要治疗的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又加重病情和增加复发几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给广泛育龄期患者带来很多的困扰,严重影响妇女健康。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经期、产后或同房,胞门未闭,寒、热、湿、虫毒之邪内侵胞宫、胞络,再加上病人素体原有的血瘀、气滞,蕴积于冲任胞宫,耗伤气血,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其主要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可用中药、成药治疗,或中药与针灸、理疗并用,内外合治:①中药常用一些清热解毒药如蒲公英、地丁草、红藤等,结合理气活血通络如延胡索、川楝子、生蒲黄、刘寄奴、王不留行等,根据不同证型而进行加减。成药多用妇科千金片、抗宫炎片等。②另外可同时运用其他方法,如中药灌肠、热敷(地丁草、野菊花、败酱草、红藤、赤芍、丹参、蒲公英、鸭跖草等药浓煎至100ml,用专用灌肠器保留灌肠每天1次,或上述中药装进布袋子里,经蒸锅蒸热,隔毛巾敷在小腹上,每天1次)或针灸(湿热证可针刺归来、水道、带脉、阴陵泉、地机、太冲、公孙等穴位,寒凝证可艾灸小腹穴位及压痛点),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并 且有抑菌、抗炎、镇痛、消除肿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药物治疗虽然重要,但更要重视的是“治未病”,这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自我调理保健:①注意饮食起居,不沾烟酒,减少油腻辛辣生冷食品;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③调节情志,多与家人朋友沟通谈心,保持心情愉快;④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另外在性生活卫生方面也需特别注意:①月经期及宫腔手术后不行房事,禁止游泳、盆浴、桑拿等;②采取避孕措施,尤其是使用避孕套,减少意外怀孕流产的发生,防止性传播疾病;③保持会阴部清洁等,勤换卫生巾。及时治疗下生殖道的感染,慢性盆腔炎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并防止复发。有性生活的妇女应每年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减少疾病对身体带来的损伤及后遗症。

   最后还要强调,家人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丈夫,要给予妻子充分的关心与理解,多安慰、宽容,尽量减少妻子的心理压力。这也是本病治疗预防的关键点之一。

作者:朱双全 编辑:何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