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科急诊中,时常会遇到一类患者,突发剧烈下腹部疼痛,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会发生休克。一检查发现,原来是黄体破裂。黄体破裂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严重时或将危及生命。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关于黄体破裂的相关科普知识。
什么是黄体?
①位置:适龄女性在正常的生理周期内,每个月会按时排出卵子, 当卵子从卵巢内部排出后, 残留的卵泡壁在排卵后就会形成塌陷,黄体正是生长在卵泡破裂所产生的塌陷中,相当于填补了原来卵子的位置。
②演变过程:当卵子排出后,卵巢中残存的卵泡膜上仍有许多毛细血管以及结缔组织,它们在促黄体生成素 (LH)的作用下,会进一步演化生成血体(血液凝成血块),血体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细胞,里面充满了黄色的颗粒物质, 它不断增大, 颜色慢慢变化, 最后使得血体的外观逐渐的变为黄色,即为黄体。
为什么会黄体破裂?
①自发原因:正常成熟黄体的血管增生活跃,但弹性较差,一般大小是2cm左右,是非囊性的黄体。黄体在卵子排出后的7-8天发育达到最高峰, 如果卵子没有发生受精作用, 在排卵后的9到10天内, 黄体将开始萎缩变小,而有的黄体在增长过程中,腔内形成了大量的积液,甚至可以达到8~9cm大,形成黄体囊肿,这样一来,过大的黄体就更加容易破裂。
②外部原因:女性腹部受到外力的挤压(如剧烈运动后,不小心撞到、跌倒,妇科检查或粗暴性生活造成的挤压),外部挤压致使腹腔内压力升高,成熟的黄体就可能会发生破裂。
③凝血障碍:正常情况下,黄体中一些微小血管的破裂出血,有赖于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可自行止血,但对于凝血机制异常的人来说,止血是件困难事,甚至对于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也有可能自发的发生黄体破裂。
黄体破裂有哪些特点?
①时间:黄体破裂通常发生在特定时期,即黄体发育成熟后,也就是快来月经的时候。
②症状:
腹痛:突然、剧烈的腹痛,多为单侧下腹痛,疼痛难忍,且疼痛会逐渐蔓延至整个腹腔。
恶心、呕吐:症状严重者,即腹腔内出血增多后,刺激腹膜和胃肠,可引起恶心、呕吐感。
肛门坠胀感:当腹腔出血积聚于子宫直肠窝,就会引起肛门下坠感,令患者自觉频繁想要排便。
休克:出血较多者,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相关症状,如口干、心悸、头晕、眼花、晕厥、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四肢冰冷等。
若剧烈活动后出现上述症状,且疼痛持续无法缓解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诊,切记不要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自行服用止痛片缓解疼痛,这很有可能掩盖病情,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黄体破裂的治疗
①保守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黄体破裂之后的24~48小时期间局部是属于一种活动性的出血,临床多以抗感染、止血、补液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当48小时过去之后,可以配合一些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同时也可以使用中医的针灸、刮痧,或者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以促使盆腔内的积液及卵巢周围的血肿吸收。保守治疗后破裂口可自行闭合,以腹痛及盆腔积液的消失为治疗终点。
②手术治疗:首选术式为腹腔镜手术,若出血量过大、或病情危急,或无腹腔镜手术条件时,可选择开腹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吸尽盆腔、腹腔积血,在卵巢破裂处进行电凝或缝合止血。
黄体破裂的预防
在月经后半周期,女性需注意自我防护,避免剧烈运动,平时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使腹腔压力升高的疾病,规律作息,调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