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术后对于早期离床活动比较排斥,术后甚至害怕切口疼痛、管道脱落不敢翻身,在传统观念下很多病人都认为经历了大的手术之后需要卧床静养。这样到底对不对呢?
根据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术后应早期活动,长期卧床不仅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还会产生胰岛素抵抗、肌蛋白丢失、肺功能损害及组织氧合不全等其他不良反应。
一、影响术后活动的主要因素
1、切口疼痛:是影响术后活动的主要因素;
2、心理因素:术后焦虑、抑郁心理;
3、术后疲劳:有关研究表明,增强镇痛可在短时间内降低疲劳;
4、直立不耐受:表现为头晕、恶心、视力模糊甚至晕厥;
5、其他:担心切口裂开、摔倒、引流管脱落、管道不知如何放置等。
二、患者术后怎么活动?
1、全麻清醒后指导协助患者床上进行肢体主动运动,如翻身1次/2h,双下肢屈曲、伸直、抬臀、踝泵运动10个/次。
2、早期下床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下床前准备,遵循坐起五步骤、下床三步曲:五步骤:左腿弯曲、翻向右侧、右肘支撑、双手支撑、床边坐起;三步曲:将床头摇高至30°~60°保持>3min,无不适后协助患者端坐90°于床缘前后踢腿活动>3min,无不适后下床站立。
三、活动多久呢?
1、首次活动基础量:首次活动基础量设定为完成床边站立3~5min,体力允许可行走,术后24h步行50m,相关研究强调生理剂量的活动对健康有益,超过一定剂量的运动则可能是弊大于利。
2、行走的距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建立每日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患者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活动,一日分2~3次进行,每次15~20分钟;从术后第一天行走50米,到第二天行走100米,并坐45分钟,再过渡到第三天行走250米,并坐1小时。
3、首次下床活动应在医护人员及家属陪同下完成,遵循“五注意”:注意有无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注意观察活动耐受度(有无头晕、心慌、气促、心悸等情况),注意妥善固定各种管路,注意穿防滑鞋避免跌倒,注意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着凉。
四、中医护理方式有哪些呢?
对于术后患者,还可以开展一些必要的中医护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1、穴位按摩:选取内关、合谷、足三里穴用指腹轻轻按压,每个穴位按摩1~2min,以患者感到酸胀、舒适为度,每次10~15min,每日按摩1次或2次。有头痛情况的患者,选择太阳、百会、攒竹等穴位进行按压,按摩1 min/穴,2次/d。
2、艾灸疗法:采用艾灸温灸腹部、关元、气海等穴止痛。取穴关元、气海、中极、神阙、天枢穴预防尿潴留、便秘。
3、耳穴压豆:有失眠情况的患者,将埋王不留行埋在神门穴、耳穴、枕穴、交感穴等部位,且进行1min的穴位按压,按压次数为3~5次/d,同时睡前辅助温水足浴助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