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知多少?

发布日期:2018-05-21      

□文/肾内科 李阳 

肾内科门诊,经常会有许多因“下肢水肿”来看病的患者,这种情况下,结合患者的病史,我们会让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尿常规结果会显示:尿蛋白:3+,提示蛋白尿。什么是蛋白尿?这个问题是很多肾病患者都会提到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蛋白尿呢?

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滤过作用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哪些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呢?

我们要明确不是所有的蛋白尿都是提示有疾病相关。

尿检提示:尿蛋白-(阴性),±弱阳性,1+2+3+4+;它们代表的含义是:

-:小于0.15g/L

±:0.15g/L

1+0.3g/L

2+1g/L

3+3g/L

蛋白尿又分为以下三类:轻度蛋白尿:小于1g/天;中度蛋白尿:1~3.5g/天;重度蛋白尿:大于3.5g/

所以我们要弄懂蛋白尿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及病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偶尔发生一次,不能算作病,因为当反复检查时,多半是蛋白“-(阴性)”。常见于以下一些情况:寒冷季节,发高烧时,剧烈疼痛时,情绪紧张时,剧烈活动后。这些因素可反射性地引起肾血管痉孪,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一些小分子的蛋白质就滤过到尿液中。另外,如果蛋白质吃的过多(尤其是生鸡蛋),也可以有蛋白尿。不能因为偶尔发现尿蛋白“+”,就认为是肾炎,而应多次检查尿,并做一些分析。如“+”较多,且经常存在,就得进一步检查了。

这里提到一点:立位蛋白尿,仅在人体取直立位时出现蛋白尿叫做直立位蛋白尿,也称体位性蛋白尿或姿势性蛋白尿。它的发生与体位改变有密切关系,造成直立位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其中以腰椎前凸压迫左肾静脉为主要原因。多发生于青少年瘦长型者。直立位蛋白尿的治疗主要应进行医疗体育锻炼,改正姿势或勿使腰椎过分前凸,适当增加营养,改善瘦弱体质。某些不典型的肾脏疾病患者也可在直立位时出现尿蛋白。因此,尿常规出现蛋白尿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病理性蛋白尿 尿中有蛋白,排除生理性蛋白尿(如直立位蛋白尿等)后,需引起注意。多次复查尿检,均有蛋白尿,需进一步作相关检查,以鉴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


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脏的实质性损害!一般推荐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以指导治疗。

蛋白尿的分类如下:

一、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继发性肾病如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病等。

二、肾小管性蛋白尿

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中毒性肾病(重金属中毒以及应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引起)、肾移植术后。

三、混合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见于肾小球疾病后期(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累及肾小管,肾小管间质疾病后(如炎症、中毒)累及肾小球,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

四、溢出性蛋白尿

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为1+2+。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五、组织性蛋白尿

六、假性蛋白尿:肾脏以下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炎,可引起蛋白定性试验阳性。

蛋白尿的治疗比较复杂,包括ARBACEI、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等,这些都需要专家治疗治疗。

回到之前,当发现下肢水肿时候,先做一个尿常规,排除肾脏疾病。如果,出现了蛋白尿,则应积极肾内科门诊就诊治疗。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